生长发育良好的公雏饲养至4月龄后,即发出“丝丝”叫声,表示性将成熟,并有追啄母鸭的性行为。至5~6月龄性成熟,即可配种。在春季,公母比例为1:7~8时,受精率为90~95%配种季节过后,种公鸭体力衰弱,配种能力差,一般当年即行为淘汰,次年再选留新种公鸭。
肥育性能
关于填肥时间,群从有“三月大,四月肥”的说法。即养至4月龄体重达2.5~3公斤手,开始填肥。饲料多用米糠和煮熟甘薯各半,用米汤或稀粥调匀,搓成圆条状的“剂子”。逐只填饲。填饲量由150克逐渐增加至400~450克,填饲量是否合适,多以在下一次填食前用手摸食道膨大部,无积食为标准。经填饲2~3周,体重达3.5~4公斤,即可宰食。
据福建农学院1983年番鸭肥肝试验。3月龄番鸭,用玉米粒料填饲2周,平均肝重299.64克,个体肝重达337.40克;填肥3周,平均肝重352.77克,491.80克。填肥2周和3周,在肝重增加的同时,体重分别增加1.44公斤(增重率为51.61%)、1.66公斤(增重率为68.90%),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0.58%、67.41%。公鸭肝重和体得的增长都**母鸭。填肥2周和3周,瘦肉(胸、腿肌)占屠体比率公别24.96%、23.66%,而北京鸭分别为16.20%、14.80%。
鸭这种四不象般的珍,是一种似鹅非鹅,似鸭非鸭的鸭科家禽,体重比鸭大比鹅小,据说在这里有300余年的饲养历史,是国内外少见的名、特、优产品,别的地方是没有的,只是随着**,将养殖推向了全国,但养殖主要集中在南方。
1992年湖北省畜牧局陈大章、邓蔼祥、王志强、王秀芝等*赴阳新考察后,一致认为阳新屯鸟是一个具有*特特性的地方品种。1998年在*电视台播出时使用“屯鸟”字,读tun”音。
它的羽毛跟鸭子的羽同,单是是白色。额头有点像鹅。但羽毛比鹅毛大粗。脚掌是,跟鸭掌一样。它不是番鸭,也不是家鸭。因为家鸭与番鸭一般都是花色与麻色,鸳鸯色。但没有白色。而阳新豚就是纯白色。
似鹅非鹅,似鸭非鸭,体形小于鹅而大于鸭。体躯长宽略扁,体形呈橄榄状。头劲大而粗短,头劲部有一撮较长的羽毛,羽毛丰满、光泽,翼羽矫健,长达尾部,尾羽长而向上翘起。羽毛颜色有纯白和黑白花两种,嘴短而窄,嘴色鲜红或暗红,眼至喙的周围无羽毛,头部两侧和颜面有红色或赤竭色皮,公屯鸟皮比母屯鸟发达。胸部丰满,宽而平,翅大而长。腿短粗壮,趾爪硬而尖锐,蹼大而肥厚,步态平稳。
1、脱水鸭
鸭苗
鸭苗(5)
鸭贩长途贩运回来的鸭苗,有可能因护理不周,不注意补水,使鸭苗长时间缺水。这样的鸭苗饲养时往往也会出现发育不良。另外,鸭贩在街上摆卖,接触人员多,较易使鸭苗染上病菌。这样的鸭苗不但会因带病而影响生长发育,而且易造成病的发生。运输用具不消毒,也易使鸭苗交叉感染。
2、次劣鸭
农村很多人从鸭贩子那里购买鸭苗,如果鸭贩子贩回的是提前或推迟出壳的鸭苗,或不符合要求的种蛋孵出来的鸭苗,这样的鸭苗拿回去养,一般成活率都较低,也很难养大。
3、品种不纯
优良的肉鸭品种有樱桃谷鸭、北京鸭、狄高鸭等。它们都是白羽,由几个品种或品系杂交培育而成,其商品代早期生长快,一般饲养49-56天体重可达2.5-3公斤左右。但若将其商品代继续留作种用,又没有严格选种选配,其后代(商品代的后代)将出现退化或发育缓慢、参差不齐的现象,这就形成品种不纯。因此,现在的优良肉鸭品种,原则上其商品代不宜留作种用。[1]
平均开产日龄为172.88天,见蛋日龄为153天,开产后个产蛋周期长,连产蛋数为35-40枚。以后每个产蛋周期连产蛋数可稳定在13~15枚;年产蛋100~110枚,个体可达160枚。有抱性。据110个番鸭蛋测定,平均蛋重71.50克,蛋形椭圆,蛋形指数为1.39,蛋壳为玉白色。
产区群从在每年1~5月份孵化种蛋,按出壳时间先后,将雏鸭分为“头番”(2~3份出壳的雏苗)、“二番”(3~4月份的鸭苗)和“尾番”(5~6月份的鸭苗)。群从多选头、二番发育良好、生长快的鸭子留作种用。由于它们的生长阶段,正是蚯蚓以及鱼虾等不生动物繁殖旺盛时期,动物性饲料丰富,气候温和,它们不仅生长快,而且母鸭当年就能产蛋。头、二番公鸭在秋季达性成熟,也可及时配种,不作种用的,多在白露时节灾食。但用来繁殖半番鸭的种公鸭,多选尾番鸭。毛番鸭饲养到春节前后性成熟,即可与普通母鸭配种,生产半番鸭。群从主要是利用母番鸭或母鸡的抱性**孵化种蛋。常采用鸡鸭交替孵化,以维持母鸭、母鸡体力上的消耗。孵化率一般在80~85之间,使用人工孵化,孵化率为70%,孵化期35天。